人体无菌群,世上没胖人
参与科普
人体无菌群,世上没胖人
跨越三军 始终如医 张学斌 悟性灵感创造
【引子】 日前,一篇《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糖尿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引来不少读者的关注。作者编写这篇短文,本来旨在与基层医生或有点医学基础的人群重点交流的,不想许多普通的读者(指非医护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反而更感兴趣。由此,作者想到了两种情况:一是,读者本人或家人患有类似病症。换句话说,对此类话题关注度高;二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即平日里对新事物、新论点很敏感,求知欲高。甚至说,某些东西越看不懂越想看。这并非读者之错,而是文章的用词还不够“科普”。因此,站在另一角度来说,科普并非易事。
短文发表之后,有位读者朋友立马反馈我说,“原文让我看的犯迷糊,只有看到你的答案才弄懂。”那么,这个“答案”就是下面的文字:
非常简单——
人体如果没有肠道菌群,
世界上就不会有胖人!
疫情后时代,
应该关注什么?
答案是----
肠道菌群!
那么,作者就继续有关“肥胖与肠道菌群”的话题。
首先说一下,人体微生物是个总体概念,其涵盖了寄生在人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由于肠道菌群在数量和作用方面占据了人体微生物的主体。因此,通常人们就把闯到菌群几乎就成了人体微生物的代名词。
关于肠道菌群及其与人体的关系,抛开专业术语,首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人类与以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是生命共同体。在更深的层次上说,还是某个个体的“命运”共同体。因为,人类的某些行为特点(如,情绪),将会受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简言之,客观上,人类离不开人体微生物(细菌、病毒……),而人体微生物的生存需要人体所能提供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营养素……)。
众所周知,人是需要食物来提供能量的。所谓的“人是铁,饭是钢”,就是出自大众口中最形象、最上口的创造性语言。但同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需要它们所需的营养素(食物)。因此,常人每天进食的食物大约有1/3被体内的肠道菌群给消耗了。当然,由肠道菌群所损耗的食物,有的在经过肠道菌群的作用,最终生成了人体所需的而自身无法合成的营养素。
●食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这,首先取决于肠道菌群的分布。
外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人吃的肉(食)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这句话还曾经登上了《科学》杂志。从而表明,这里的“肉”和“毒药”指的并不是基于个人好恶,也不是由当事者的大脑所决定的,而是在肠道。更确切地说是基于肠道菌群的作用。
研究人员很早就注意到,人们日常吃的、接触的食物、药物、甚或污染物进入体之后,尤其是通过肠道菌群的作用,将发生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由于每个人肠道菌群的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某个人吃掉的味美的肉食,而对另一个人来说,或许就是致命的毒药。
除了肠道菌群本身的作用,它们的基因同时还会编码各种酶。后者的存在扩大了肠道菌群可消化物质的“名单”。例如,现在研究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包括糖苷水解酶和碳水化合物酯酶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复杂的糖类,让我们的身体不再需要额外进化出能够降解饮食中各种多糖所需的复杂酶系统。
●肠道菌群对饮食的代谢
重复地讲说,人们每天吃进的食物都需要肠道菌群来处理,从中“提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然而,每个人对食物成分的转化和吸收有很大的不同(个体差异),这大致是由于肠道菌群及相关酶的不同。
人体有三大必需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脂质总是最令人担心的。因为,过多脂质的摄入不但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想象一下,当我们吃下一颗白煮蛋,蛋黄中的胆固醇经由食道和胃到达肠道,在我们的小肠中被吸收,进入“物质代谢循环”(即“物质转化轮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肠道中有一种产粪甾醇真细菌,它能将胆固醇分解为不能被吸收的粪甾醇,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甚至说,粪甾醇的比例能达到50%。这就意味着,肠道内有产粪甾醇真细菌的人,在其吃下高胆固醇食物后吸收的部分比其他人会减少一半!所以,这大概也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大鱼大肉的吃,却依然不肥不胖,也不被“三高”困扰,大体可归功于他们肠道菌群的功劳。甚至说,与运动量与否无关。
反之,如果某个人肠道内产粪甾醇真细菌减少或缺失,即便是与具有产粪甾醇真细菌者进食同样等量的食物,肥胖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此外,人们所熟知的烤肉致癌也和肠道菌群脱不了干系。在烤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类统称为杂环胺的致致癌物质,它能够诱导基因突变、DNA断裂或染色体畸变等。研究发现,人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携带的某种基因可以编码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这个酶的存在会使杂环胺的毒性提高3倍!而前述某种基因突变后的大肠杆菌则无法产生这种酶,降低了杂环胺致癌的可能性。
●饮食、肠道菌群和宿主的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人们对饮食的反应,如:血糖有没有快速升高,有没有“食物中毒”或“食物过敏”等,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饮食:包括饮食成分、用餐时间及规律等;而肠道菌群,宿主的生理学和新陈代谢。其中,饮食是决定肠道菌群组成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最易于干预的因素。饮食干预(个性化营养)本质则是通过饮食来改变/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使其从与疾病相关的状态转变成一种更健康更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