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防治新冠肺炎,尽早维护微生态

【共识】防治新冠肺炎,尽早维护微生态

尽管免疫力具有双重性,即,它既是抵御病源微生物入侵的主力,也可因“过度反应”而引起“自相残杀”(如要命的“炎症风暴”),但人们通常还是看到它的“正作用”,把它与人体抵抗力等同看待,而往往或略了过度免疫可引发自家免疫性疾病等副作用。因此必须反复强调,人体免疫力只有在适度反应的状态下,才能维护机体的安全和健康,在这其中必然会存在着机体自身或外在因素对免疫力的调节问题。比如,在临床上,在遇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时,要采用免疫增强措施(如免疫增强剂);而在治疗免疫力过高(如通常所说的“过敏”)的病人,必要时就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显然,通过调节免疫力来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多半是临床医生的事情。那么。作为普通人又该如何来维护自身免疫力的平衡,进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呢?这,就是作者试图利用这篇短文来就此作出回答。概括地讲,就是告诉你,可以采用调节肠道菌群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微生态,进而通过微生态的平衡效应,来“双向性”地调节自身的免疫力。实践表明:与直接采用免疫调节剂相比,早期使用微生态调节剂这种(曲线护身)途径,似乎是间接的,但却是安全、便捷、而有效的。

.何谓人体微生态

人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系统。

按照正常微生物群在微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空间不同,人们通常把人的微生态系统分为以下几类:口腔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泌尿道微生态系统、生殖道微生态系统、皮肤微生态系统和呼吸道微生态系统。

各系统正常菌群总数量可以百万亿计,总重量相当于肝脏的重量(大体相当于人体总重量的1%-2%)。其中,肠道内的正常菌最多,占人体正常菌群总量的78%左右。正是由于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也最为复杂,因此,在狭义上讲,人们平时所提到的微生态,也就多指肠道微生态。又因细菌是肠道微生态中的主体,因而,从最实用的角度,就把调节肠道菌群与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同看待。

人类的肠道菌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依据自然属性 肠道菌群已经鉴定出细菌的9个门,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球菌门、梭杆菌门、蓝藻菌门、螺旋体门、VadinBE97门。其中98%的肠道菌可以归属为前四类,厚壁菌门(64%)、拟杆菌门(28%)、变形菌门(8%)和放线菌门(3%)

(二)依据与宿主的关系 肠道菌群可分为共生菌(有益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致病菌(有害菌)。共生菌是长期寄居在肠道内组成相对稳定的微生物,占据肠道细菌数量的99%,在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适应和自然选择形成,与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机体有益无害。条件致病菌,顾名思义,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疾病的细菌。这类细菌在肠道内比较少,通常由于大量共生菌的存在,条件致病菌并不容易大量繁殖以致对人体造成危害,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肠球菌和肠杆菌。致病菌对人体有害无益,可以诱发疾病。致病菌一般不常驻在肠道内,从外界摄入后可以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

(三)依据对氧气的需求 肠道菌群可以分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肠道菌群以厌氧菌居多,共生菌一般都是专性厌氧菌。

这些正常菌群在婴儿离开母体呱呱落地就开始定植,并伴随终身。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正常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与人体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对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完善尤其是免疫功能的成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与机体已形成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系)。这种统一体现了人类微生态的动态平衡—— 平衡则健康,失衡则致病。

.何谓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制剂。简单说就是能提高肠道有益菌比例,减少致病菌的比例。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生理性活菌、生理性活菌的代谢产物以及能促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类。药用益生菌为肠道微生物调节剂的一种。益生菌是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通常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等;益生元则是一类非消化性物质,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如低聚果糖、菊粉等;合生元(合生素)则是一类将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制成的产品。

. 维护微生态 早字要当先

抗击疫情,维护微生态,早字要当先。所谓的“早”,一个是早期有效防护,第二是早期有效干预。这也是在抗疫一线各路专家形成的共识。那么。这一共识对于在非常时期的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从根本上来说,对于处在疫情较严重地区的人来说在这涉及到当事者的生命安危。对于这部分群体,千方百计保持和提高抵抗力(包括:“体能储备”或称“增强体质”),使得冠状病毒不可入侵,则是最好的防御;其二,万一被感染了,及早采取措施(中医中药/抗病毒药/有条件做高压氧/心理呵护),阻止由轻症转为重症。只要如此运作,只要如此配合,只有获得成功,那么,对当事者而言,也就相当幸运了。

何谓幸运?对大多数中规守矩的人来说,为避免“共情伤害”,无意也无须更多地传递“负面信息”,但对于极端自私且总抱有侥幸心理、甚至违规违法行事的人(这也是一线医护人员最感遗憾的)而言,也就只能实事求是来地告诉其某些真相——

来自抗疫一线医生以《新冠肺炎死亡有多痛苦?看完就不乱跑了……》为标题撰文说出自己的内心话:内文直言,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是采“安慰治疗”(支持性治疗),暂时还无真正的特效药,死亡感受超极痛苦,“像淹死一样……”

同时,广大医护人员㛑发自内心的建议(尤其是具有基础病症或慢病患者和体质较差的群体):有效防疫,一定赶早。在疫情爆发期是这样,即便在平时的健康保健或慢病康复中,也应考虑。

微生态调节剂,在某种意义上带有可防可治多环节、多层面作用。未病之前,合理选用,可以提高抵抗力;被病毒感染之后,可以有效地阻击病原菌(借机动乱)的袭击,换言之,可有效避免被病毒感染后再合并细菌感染之可能。因此说,在前述医疗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和及时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在时间上具有“双时相”作用,在防治方面带有某种“双保险”的临床效应。

当然,除了抵抗力之外,疾病的轻重与转归尚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感染的病毒密度、微生态的稳定性等),即便是一发就是重症,但在同等状况下,只要患者微生态近乎正常,那么,在其它生命支持技术的监护下,就有可能转危为安。因此,李兰娟院士反复强调,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中,维护微生态平衡对预防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性。

这里,作者顺将昨日发表的《防治新冠肺炎:早介入,成共识》一文中“关于微生态调节剂”摘录如下。供读者朋友参考。

关于微生态调节剂

127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在第四版诊疗方案,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正式发文证明:微生态平衡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此后不久,2 5 日、218日发布的第五版、第六版诊疗方案中,均提及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案相关内容。诊疗方案里提到,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这是因为危重症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另外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进一步增加肠道菌群紊乱风险,损伤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免疫屏障,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根据微生态领域的经验数据,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益生元,可以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并且能够调节人体免疫,有助于疫情防控。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危重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全部都是紊乱的,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这些患者并非死于病毒感染,而可能是死于继发性细菌感染。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相当重要。在合理运用激素抗菌素的同时,及早运用微生态调节剂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让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

李兰娟院士在其专著《感染微生态学(2)》中, 系统介绍了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了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等,已在许多临床医学专家中形成共识。

益生元是微生态调节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被上消化道消化的营养物质,它的作用是选择性增殖我们体内固有有益菌,诱导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活性,以及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多种方式,从局部或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益生菌和益生元便是主要的途径。

益生菌通过外源形式补充,是肠道内有益菌的“外援”,但补充的数量仅是肠道“原籍”有益菌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益生元能够 增殖我们 体内固有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调节人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