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与免疫力并非完全等同—— 兼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
抵抗力与免疫力并非完全等同—— 兼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
人们之所以容易罹患疾病,特别是常常被肉眼不可见的、小小的病源微生物所击倒,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于人体抵抗力低下。换句话说,抵抗力低下则多为人的常态。关于这一点,中医理论可以追溯的很远、很远......
元代医家程杏轩的《医述》[卷九·杂证汇参] 痢篇“独怪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虚,而医之治痢者,百无一补。”
清代医家股靖远的顾松园医镜 [卷四·乐集] 运气篇“世人之病,十有九虚,医师之药,百无一补,宁知投剂一差,实者即虚,虚者即死。”
所以,当你得了诸如感冒、肺炎等疾病去看医生时,总会听到加强锻炼、合理营养以增强抵抗力的忠告。社会上,也总会流传、或被热销的、眼花缭乱的、并不断花样翻新的“增补品”,人们的愿望不外乎通过滋补来增强抵抗力。尤其是结合当下疫情,专家们也在倡导,免疫力是世界上抗击病毒最好的药物。但这里作者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免疫力”与“抵抗力”并非完全等同。换句话说,提高抵抗力可以降低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但对免疫力而言,“调节”比单纯强调的“增强”更具科学性,因为,许多时候,免疫力太强将会导致某些病情的加重。
前段时间,身边的朋友就曾问到“什么是免疫应答?”狭义地说,特别是结合当下疫情,“免疫应答”就是机体免疫力与病源微生物在“体内战争”的全过程。成功或痊愈的案例大体就包括了,识别微生物-阻击病源微生物-消灭病源微生物-修复战场-战争结束。失败或丧生的个体,则多是输在了“识别或/和阻击病源微生物”的环节。
那么,既然是战争,就必然会有损耗或代价(物资消耗+战斗减员+环境破坏)。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简单地说,如果自身实力强大,速战速决自然损失最小;如果敌强我弱,打打迂回战也未尝不可。虽可能有较大损耗,但最终可能战胜敌人;最可怕的就是“两强相遇”,互相撕杀过度,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当事者的尸体最终就成了“整个战争”的信息载体。
回头来讲,免疫功能保持一个适度的稳定的水平才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也就是说,免疫系统过强不行,过弱也不行。免疫功能低下,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不足;若免疫功能太强,或对外来抗原做出的反应过激,有时甚至比免疫功能低下更能危害人体健康。大致的道理,就是如此。
比如,越来越多见的过敏性病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还有青霉素皮试过敏导致的猝死等,都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不适当地“奋起抗争”所导致的结果。这是由于自身免疫的识别能力出现缺陷,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那种盲目的、动不动就注射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以企图提高免疫力的做法,是违反人体健康规律的,最后很可能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实践表明,人体微生态与机体免疫功能可互为影响,甚至互为因果。稍具体地说就是,人体微生态失衡可以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失常又可导致人体微生态失衡(尤其是肠道菌群失衡)。因此,除了兰娟院士高调倡议,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使用微生态调节剂的重要性之外,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也是最值得借鉴的思想。即,世间一切事物,阴阳平衡和动态发展的理念。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精神气;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利用阴阳平衡理论来认识和理解免疫力中的辩证关系,更有利用人们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
人们在认识未知世界方面永远在路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确实有一定特殊性。比如,有的病人初期症状温和,一开始就像普通感冒一样症状轻微,容易掉以轻心,但是,有可能陡然在体内掀起巨大的“炎症风暴”,从呼吸急促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和其他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