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和保健产业迎来“黄金”十年
营养和保健产业迎来“黄金”十年
2016-01-26 04:48:25 来源:北京商网 作者:吴颖
上周四,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大数据解析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上,针对我国的营养健康产业现状,于小冬表示,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了“营养和保健产业”,未来十年将是营养健康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营养和保健产业将成为继蒸汽机、电力、生物、IT信息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
健康产业不单指营养保健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主任于小冬认为,日常人们所说的健康是一种全方位的健康,是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产业是在营养保健产业的基础上加进了中西医药和治疗、运动、心理以及人与环境的因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7个方面:营养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副营养食品、强化食品、营养调节剂等;功能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等;中西医药,用于医疗康复的设备等;运动锻炼的防护设备;心理健康的用品;环境因素包括水气保护、清洁能源等;健康管理咨询。
于小冬特别对营养保健的作用给予肯定。他表示,从中国的“治未病”理念讲,我国把营养和保健合并,首次提出“营养和保健产业”就是要让全民有保健的意识,营养和保健产业将成为我国第五波产业革命。于小冬说道:“国际上保健产业发展得很好,西方保健医学非常发达,这对保健食品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医学支撑,所以,在欧美没有人反对保健产业。但我国的医学还停留在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阶段,保健医学几乎没有学科的支撑。我们对保健品缺乏认识,总觉得在中国卖保健品是在卖假药。这与我们的保健品理论支撑不足有关。”
我国发展健康产业有四大优势
于小冬提到,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的优势在于:第一,我国拥有深厚而坚实的健康哲学理论;第二,我国拥有对食品、药品辩证关系的准确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我国在人才、技术、研发、产业基础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第四,我国拥有资源优势。
于小冬表示,我国医哲学的基础很好,从古至今就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医学注重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注意考虑疾病与环境的因素,防病和养病的关系,食物与药物的辩证关系。“比如我们提到的药食同源理念,食和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这些就符合中医学的‘治未病’观点。此外,在人才技术以及科研方面也不落后。比如,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植物类的天然抗菌素;再比如,我国洛阳牡丹,过去被观赏,最近发现有高量的抗菌素,可以研究提取出来抵御癌细胞;此外,对于目前青蒿素有些有抗药性,正在通过复合、协同增效作用来解决抗药性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拥有的优势领域。”
“发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健康产业是我们的优势。”于小冬透露,最近美国的NIS组织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用于研究天然产物是怎么营养的。明确给中国科学家留着位置,说这个是中国的老本行,有资源和研究的优势。
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融合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提出,要减少抗菌素的使用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抗生素的使用占全部药物使用比例不得超过30%,目前美国是25%,欧洲是20%,而我国达到70%,已经危及到抗药性和破环世界环境的程度。因此,未来要以天然产物的药物加矿物来炮制和提取的产品来治疗疾病。据了解,国际上只认可植物和动物的药物,但中国还包括了矿物类的,这是比较特殊的地方。
提到食疗,于小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食疗在我国没引起重视,但在日本和韩国很重视,他们都在加紧做食疗的研究。我了解到,日本已经研究三年了。日本的学生餐一周中有一天要吃食疗餐,一周中吃火锅,也吃法餐,也吃中餐。不仅把食疗带进来了,而且各国的饮食文化也带入学生餐中。”
此外,在药物上,以前认为中药和西药隔得远,但现在开始讲协同增效。目前,药的发展已经到了协同发展,1+1=3的程度。传统中药过去对成分缺乏说明,现在要补课,主要是先说清楚内含的成分和各自功效,然后再合在一起,突出1+1=3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对苗医、瑶医、藏医学等民族医学的研究太少,中医应该是包含多民族医学的融合医学。我国拥有的天然植物和矿物质很丰富,因此今后的天然提取物方面应该是我们的特色。”于小冬说道。